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23章 三边总督魏学曾(2 / 3)

却声势惊人。越行越近,又有一个让人吃惊的,这只军队,竟是全体骑马,领前的骑兵们,更是人人身披铁甲,就是身下的马匹,也是披着镶嵌铁叶的棉甲。这样的装备,就是镇城下的平叛大军中,也是不多见的。

&esp;&esp;看得出来,这只军队兵强马壮,确是精锐非常。魏学曾虽身为总督,手下领有千军万马,但见了这只山西镇来的军队,也是吸了一口气,这是哪来的军队,如此精悍,难道是提督李如松领着家丁们来到了?不可能啊,如果是这样,应该早就通报了啊。

&esp;&esp;不单是魏学曾等人,随着这只军队的缓缓而来,镇城南边的几处大明军营也是纷纷轰动,很多人,都挤出来看,各人议论,到底是何方神圣到来。

&esp;&esp;不过很快的,随着这只军队的通报,魏学曾明白了,原来这只军队是山西镇副总兵黄来福领的平叛军队,依令先期于李如松的几路大军出发,先到了宁夏镇城下。

&esp;&esp;“原来是他。”

&esp;&esp;对于黄来福,魏学曾平时也听多了,通过大明发达的邸报系统,他了解了很多关于五寨堡及黄来福的事情,对这个人,魏学曾一直抱着好奇的态度。说实在的,魏学曾有些不明白黄来福,为什么短短的时间内,竟可以出来那么优秀的屯田结果,似乎不论什么地方交给他,都可以变出金山来。

&esp;&esp;还有,对于黄来福在五寨堡大败入寇的蒙古人,魏学曾也听说了。大明又出现一位勇将,这是好事,不过对于黄来福将俘虏的蒙古俘虏尽数斩首,魏学曾就不以为然了。显然,黄来福这样做,这于大明宽厚的政策胸怀是不相合的。

&esp;&esp;很快的,这支山西镇五寨堡军队,来到了魏学曾不远处,在这个距离中,五寨堡军队的那种充满杀气的压迫力,更是隐隐逼人。而这时,魏学曾也看得更清楚,这只军队确实是精锐,盔明甲亮,军容威武。士兵高大强壮,营养良好,马匹粗壮彪悍,让人耳目一新。

&esp;&esp;这只强军前来,让魏学曾很是高兴,自己平叛的把握,看来又多了几分啊。

&esp;&esp;很快,在那边的黄字大旗下,一个全身披甲,高大强壮,英气勃勃,年约二十的年轻将领下了马,向这边大步而来。当时可没有相片,魏学曾虽在邸报上见过关于黄来福的报道,但却没有亲眼见过黄来福真人。此时见这个年轻将领大步而来,他心想:“难道这人就是山西镇副总兵黄来福?果然是年轻。”

&esp;&esp;黄来福早得到通报,知道眼前的是些什么人,他大步地走到魏学曾面前,一撩身后的猩红斗篷,单膝下跪,双手抱拳,向魏学曾施礼道:“末将山西镇副总兵官黄来福,见过三边总督魏军门魏大人,请恕末将甲胄在身,不能全礼。”

&esp;&esp;魏学曾捋须呵呵而笑,道:“黄将军多礼了,起来吧。”

&esp;&esp;黄来福大声道:“谢军门。”随势站起身来,一身的甲叶铮然作响。

&esp;&esp;魏学曾上下打量着黄来福,见黄来福这么年轻,就当了副总兵,再看他那粗壮的样子,真想不出,这样一个人,怎么屯田赚钱这么厉害?他又看了看黄来福身后的五寨堡军队,抚须缓缓而笑,道:“好,好,果然是彪悍勇将,领的虎狼之师,怪不得能大败入寇的虏贼。”

&esp;&esp;魏学曾说话的同时,他身旁的宁夏巡抚朱正色也是好奇地看着黄来福,抚须缓缓打量。

&esp;&esp;魏学曾又问了几句黄来福在路上的情形,最后他亲切地道:“来,黄将军,随老夫来见过宁夏巡抚朱正色大人。”

&esp;&esp;明代下级军官,称呼总督和巡抚时,都是称军门。当下黄来福转身向向朱正色同样行礼:“末将见过朱军门,同请恕末将甲胄在身,不能全礼。”

&esp;&esp;朱正色微笑道:“黄将军不必多礼,你一路前来辛苦了。”

&esp;&esp;黄来福快速地扫了一眼朱正色,见这位老兄一身的官服,年在五十多岁,三络长须,相貌较为儒雅。依自己在笔记本电脑中对于宁夏之乱时相关历史人物的查询,那位魏学曾老兄,在一个月后,就会被免官,由锦衣卫逮捕入京,后回家,并在1596年死去。

&esp;&esp;而这位宁夏巡抚朱正色,倒是个传奇人物,在宁夏乱起时,就单骑赴任,协助平叛,并时有计谋。时人评价其有“子房之帷幄多筹,仲淹之甲兵夙富”的韬略。平乱后,万历皇帝特颁圣旨,在朱正色的家乡南和县为朱家建立了三座高大的石牌坊,并亲书“平定边疆坊”、“金吾世胄坊”、“天恩覃敷坊”以旌表其功。在朱正色死后,又特批白银几十万两,为其营造了高规格的陵墓。

&esp;&esp;还有在平定宁夏之乱后,朱正色治理宁夏黄河水患,他根据黄河是地上河的特点,利用装粮食的瓷瓮,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