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先生的好消息了。”
春妮决定尽快看完常先生给的两本书,这样她就有理由多跑几次吴江大学, 观察小常先生的计划顺不顺利。
这次常先生
借给春妮的书依然是浅显易懂,故事性极强的杂书。一本是《华国历史故事2》, 另一本则是一本叫《伊索寓言》的外国译本。
春妮馒头生意暂时做不了,她是忙惯的人,每天守着凉粉摊子,闲来无事当个故事翻看几页, 不到两天就翻完了两本书。
最后一页读完,春妮当天下午立刻提前收了摊子, 预备再去吴江大学一趟。
这一点距离,路途又熟,春妮向来舍不得多出钱坐车, 仍然沿着旧路快步朝目的地出发。
估摸是因为连续两次的死人事件,整个公共租界的倭人聚居区, 春妮竟没有再找到一个说华国语,穿华国衣的华国人。
入耳处都是叽哩呱啦的鸟语,和满大街剃月代头, 腰系白布带的倭国男人,与挽发髻,走小碎步的倭国女人。
大街上很热闹,春妮却感到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孤独。
国是那个国,人却不是那群人。
正在这时,春妮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钻进一处里弄。
她叫了声:“王阿进!”
王阿进担着担子,担子里是半筐烂熟桃儿和些许李子杏儿,惊喜道:“小顾姐,你也来卖——”他看到春妮手上的小包袱,改口道:“小顾姐是打这过?”
春妮“嗯”了一声,问他:“其他人呢?怎么就你一个在这?”
“他们啊……有些人不敢来了,”王阿进又给了她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:“还有些人应该是在倭国巡捕房那吧。”
“他们都被抓起来了?”
“那倒不是,是死在福兴纱厂那个孩子的父母,今天带着孩子的尸体堵在巡捕房门前要说法。有认识那家父母的人,跟他们一起去了。”
春妮差点以为自己听错:“这里所有的摊贩都去找倭国人要说法?他们是疯了吗?那些倭国人到处屠,杀人不眨眼,他们不要命啦?”
海城沦陷之前,这里时常爆发游|行罢工等示威活动,等到海城沦陷后,类似的活动一下就消失不见了。因为双城政府固然不是个东西,但不会随便举枪杀人,这些倭国人可不讲这个道理,他们随意设卡有时在街上都杀人,海城人对他们的残暴深有体会。
她忽然想起杨大强,好像今天中午下学后就没见他再回来,这里头该不会也有他的事吧?
王阿进耸耸肩:“可不是疯了?”话没说完,就见春妮转身往巡捕房的方向走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