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1章(1 / 2)

黎成周的煲仔饭一锅锅的烧,不过他们一共也就六个锅,所以就不能让人直接端锅,自己伴着吃了。

方孝全帮他们把饭拌好,端上桌后就赶紧回来用烫菜过里的水兑凉水洗锅,不是他娇气,而是这陶锅娇气,一冷一热容易裂开。

不过这样的温热水,也正好将锅上的油也洗干净,倒是叫吃饭的人也多了一份舒心畅快。

可能是一锅接一锅的煲仔饭,让香气更浓郁诱人,也可能是有了上座率之后,就带动了他们小摊子的人气,虽然不再是一窝蜂的上座,但也在申时初都卖完了。

倒是竹筒饭后面就无人问津起来。

一来是方孝全没什么时间招呼,二来是浅淡的香气都被煲仔饭的浓郁香气遮盖,也就更没人看到这个小可怜了。

不过,也剩下的不多,正好让黎成周他们三个填肚子。

宣氏这边也只剩下了几根发带,虽然不适合男子使用,但也不急着卖了。

“我去转转看,能不能给儿子买到牛羊乳吧。”

其实都下午了,买到的几率很小了,但早前她手里也没有钱,哪里敢去逛?

黎成周一边收拾着东西,一边说让宣氏等等,现下还有不少人在逛,还是他跟着一起去安全。

却不想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少年脚步匆匆的往这个方向赶,还不停地张望着,看到黎成周他们时,有些迟疑的凑了过来。

“这位兄弟,向你打听个事儿,这一片是否有一家‘抱崽’卖饭的摊子?”

黎成周都愣了一下,这说的是他们家吗?

“你是在找,煲仔饭?”

也是这时,宣氏拿着那块兜黎淮星的布兜转过来,要给黎成周系上。

看到这一幕的小伙计,顿时眼睛发亮,忙不迭道:“哎,对了对了,都说老板是抱着孩子卖饭,就叫‘抱崽’饭。”

刚睡一觉醒来并不困的黎淮星,却忍不住眼皮一耷,很不想理这家伙,听听这说的是什么话?

抱崽卖饭就叫‘抱崽’饭,那煲仔饭是不是没卖一碗就要少一个崽儿?煲了崽儿的饭,还有人敢吃?

黎成周没想到这都要收摊了,还有人找了过来,连忙给他解释饭备的不多,已经都卖完了。

小少年顿时一副被雷劈了似的神情,他们家少爷可是点名要吃这个。

而与他同样心情的,还有宣氏的一双弟妹,千辛万苦来到黎家门前,为什么这黎家不但大门紧锁,就连锁上都落了灰?

他们的大姐呢?

宣家来要人

张家坝村外向北不到八里地,就是名为澄河的大河,水流不急,河域却宽,极适合行船。

所以张家坝村村民的祖上,就在村外八里地,修建了一座码头。经过努力,不但码头从小变大,张家坝村也越发的富裕。

不但村民靠着码头容易找到活计干,村里也有不少人家收拾着干净的屋子,让行船的人便宜投宿。

——虽说坐船,不论是前往丰年镇还是长兴镇都要不了太长时间,但总有船只误了时辰,要在这里停歇的不是?

他们不求那些楼船、大货船的大生意,一些不方便休息、也不方便夜里行船的乌篷船、渔船的生意,他们总是做得的吧?

从顺安县来的富家少爷乔希年就是这样一个“遭逢意外”的可怜人。

他本是要去长兴镇、探望一位同窗的,听说是从这澄河上走最是便捷不过,他自然也不想走陆路多颠簸上好几天。

却没想到起先好好的,不到一日的功夫,他就头脑发热起来,也不知是不是在船前吹了风,本不晕船的他也觉得天旋地转,再坐不得船。

船家只好以最缓慢、平稳的速度,找到了最近的码头——张家坝村——停稳了船,叫乔少爷好生休息。

张家坝村的条件当然比不得县城,但也没旁的办法,找了个郎中把了把脉,虽是开了药,乔少爷却是好些了,不愿吃那药。

修养了一天,就赶上了周边几个村的大集。

张家坝村距离何庙村不过十三里地,所以张家坝的人不如其他村子那么早起,等乔少夜醒来的时候,还有成群的人赶往何庙村。

昨儿一天都算是在船上躺着的,没吃好睡好的乔少爷终于在这个时候有了点兴致,虽然没有马车,但也能包到一辆牛车,就这么慢悠悠地逛起了大集。

只是大集虽有大集的特色,也是人来人往,可在见惯了“大世面”的乔少爷眼中,还是毫无新鲜感可言。

都没吃上什么特别合口味的东西。

直到听到“煲仔饭”还是“抱崽饭”的,虽然那些人都没什么文采,描述的过于朴实,可本地人都觉得新鲜,又在大集之上,乔少爷觉得,可以勉为其难去看一看。

便使唤小厮先走一步,去帮他要一碗,在小少爷看来,不过十文钱而已,要是真的不好吃,再给小厮吃了就是。

——哪怕真的舍弃,其实他也不多心疼。

可让他没想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