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的鼾声、说话声和哭闹声。
&esp;&esp;一簇簇篝火燃烧着,照亮了流民们黑瘦的脸,照亮了高大且坚硬的城墙,以及城墙上穿着铠甲的士兵。
&esp;&esp;唐乐筠知道他们有多苦,但对他们的苦束手无策,便不打算近距离地承受煎熬,选择在一百米开外的树上安顿了下来。
&esp;&esp;三个时辰不长,打两个盹就过去了。
&esp;&esp;当东方泛起鱼肚白,城门口也响起了“嘎吱嘎吱”的开门声。
&esp;&esp;唐乐筠醒了,背上包袱,攀着树枝到最高处——只见大部分流民醒了,相当一部分青壮年不动声色地向城门口靠近。
&esp;&esp;守城士兵打着哈欠,彼此聊着天,对流民中涌起的暗流一无所知。
&esp;&esp;进城的人就等在城门口,他们大多是送货的小生意人,大捆大捆的柴火,一车车蔬菜,还有装在木桶里的河鲜……
&esp;&esp;唐乐筠下了树,一路小跑赶到城门口,排在长队后面。
&esp;&esp;蠢蠢欲动的流民们离城门更近了,排在前头的生意人也开始进城了。
&esp;&esp;一队士兵分散开来,呼呼喝喝地展开了搜查。
&esp;&esp;“冲啊!”流民中有人大喝一声。
&esp;&esp;青壮年们潮水一般地朝城门涌了过来……
&esp;&esp;“关门,关门!”城墙上的士兵拼命挥手。
&esp;&esp;负责搜查的士兵慌慌张张地往城门楼里跑,众生意人紧随其后。
&esp;&esp;唐乐筠左冲右突,很快超过一干生意人,甚至赶在几个士兵之前进了城。
&esp;&esp;他们忙着关城门,无人在意她这个小女子,她顺利穿过一干严阵以待的士兵,到了西城。
&esp;&esp;大街上没几个人。
&esp;&esp;唐乐筠跑了二三十丈,才找到一个收夜香的老人家,问清了衡泰大街的位置。
&esp;&esp;衡泰大街在皇宫东南,不算太远,但也要跨越一整个西城。
&esp;&esp;唐乐筠盘算过,流民在此时进城,邵昌文得到消息后组织人手,再赶往皇宫,至少要大半个时辰,这段时间足够她赶到现场。
&esp;&esp;发足狂奔便是!
&esp;&esp;第50章
&esp;&esp;衡泰大街是东城最窄的一条主要街道。
&esp;&esp;这里离皇宫近,街道两侧盖了不少小宅子,或卖或租,住的都是经常上朝的官员们。
&esp;&esp;比起民间戏称的王府街、勋贵街,这里胡同多,人多,地形复杂,是埋伏邵昌文的最佳地点。
&esp;&esp;衡泰大街东侧的某个小院里。
&esp;&esp;纪霈之坐在太师椅上,左手攥着两只如意珠,闭着眼,像是睡着了。
&esp;&esp;元宝侍立一旁,抓耳挠腮,目光时不时地飘向黑灰色的屋顶——那里匍匐着一个黑灰色的人影,长剑已然出鞘,在晨起的微光中泛着灼灼寒光。
&esp;&esp;不知过了多久,屋顶的黑影给元宝打了个手势。
&esp;&esp;元宝立刻禀报:“主子,来了。”
&esp;&esp;纪霈之的如意珠无声无息地转了一圈,人也从椅子上坐直了,“动手。”
&esp;&esp;屋顶的黑影便举起长剑,向下一压。
&esp;&esp;埋伏在大街两侧的好手一跃而起,下饺子似的蹿到了大街上。
&esp;&esp;“有刺客!”
&esp;&esp;随着一声惊呼响起,大街上传来了刀剑相击的声音,叮叮当当不绝于耳。
&esp;&esp;与此同时,各家各户的关门声积极配合,隔壁小妾打骂丫头的声音也在同一时间戛然而止。
&esp;&esp;纪霈之莞尔,起了身,施施然走向大门口。
&esp;&esp;元宝赶在前面开门,白管家手按长剑殿后。
&esp;&esp;三人保持一定距离,朝胡同口走了过去。
&esp;&esp;“啊!”一个蒙面黑衣人惨叫着在三人面前倒了下去。
&esp;&esp;蒙面黑衣人是纪霈之的人。
&esp;&esp;他脚下一顿,周身的气势陡然凌厉了起来。
&esp;&esp;白管家疾走两步,小声劝道:“东家勿急,顾七爷说过了,他身边有高手。”
&esp;&esp;东家,是纪霈之在商场上的普遍称号,无名无姓,低调务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