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98章(1 / 2)

&esp;&esp;另一边,落荒而逃的郑二郎一边腹议着妹妹的“不成体统”,一边焦急地来回踱步——自己要怎么报恩?

&esp;&esp;郑枢并不是个不知回报的白眼狼,他知自己这条命是贺兰家救回来的。只是,到了此时此刻,他才明白了什么是百无一用是书生。手无缚鸡之力的自己拿什么去报恩呢?

&esp;&esp;难道自己要如妹妹一般去讲那些歪理邪说吗?

&esp;&esp;郑枢摸摸自己的胸口——他做不到。

&esp;&esp;作为被报恩的对象,贺兰定对于郑家兄妹的打算和争执一无所知。他压根没想过要郑枢报恩,因为自己已经收过报酬了——郑令修的羊毛针戳法。

&esp;&esp;最近贺兰定的工作重点都在种田上——食肆生意兴隆,运转良好;小食肆朔州分店也开张了,目前进展顺利;羊毛生意早已上了正轨,从生产制作到最终销售已然形成了一条熟练的流水线,每个环节都有熟手操持,出不了岔子;流民营井井有条,大家有活干,有饭吃,就乱不了。

&esp;&esp;再有洁面皂和润肤乳生意,羊油作坊建成。一头剃毛、剥皮的羊被送进工坊,油脂剥离去生产皂和甘油,羊肉被剔下,肥嫩的后颈肉、羊腿等被送去食肆,其余的肉则被加工成肉干,囤积起来留着冬季售卖——哦,对了,还有一部分羊肉会被用药物炮制成特殊“保健品肉干”,功效一绝,价格不菲。

&esp;&esp;生意上的事情步入正轨,贺兰定的精力便放到了种田上。

&esp;&esp;族人不解,“咱们这儿不适合种田,有这个精力和人手,不如多养些羊。”如今在牧民们的眼中,羊儿浑身都是宝,养再多都不嫌多。

&esp;&esp;“不能胡乱扩张。”贺兰定给众人讲道理,“羊多了,草不够怎么办。”那就需要去更远的地方放牧,无疑增加了工作量和风险。

&esp;&esp;“再有。如今羊毛制品兴起,沃野、武川、朔州等地都兴建羊毛工坊,明年、后年的市场是什么情况,尚未可知。”贺兰定道,“物多价贱,咱们要保守一些。”

&esp;&esp;闻言,众人也明白过来,皆道还是郎主考虑长远周全。

&esp;&esp;贺兰定没有说的一点,也是他先前没有考虑到的疏忽之处,那就是战争对经济的影响。

&esp;&esp;一旦大魏陷入战乱,怀朔的羊毛制品往哪儿去卖?战火纷飞,商路阻断,平民没了生路,世家仓皇逃命,谁来买羊毛衫和润肤乳?

&esp;&esp;到时候,怀朔怎么办?以羊毛制品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贺兰怎么办?

&esp;&esp;想来想去,贺兰定还是决定要种田。只有真正实现了自给自足,才能抵御战争的风险。

&esp;&esp;第一百零九章

&esp;&esp;当贺兰定准备开始在种田上下功夫的时候, 才发现,人得相信科学。

&esp;&esp;“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”可不是地理课本上的一个考点,而是贺兰定眼下必须要克服的难题——阴山之北是真的不适合种田。

&esp;&esp;三月四月本该是大地回温, 万物苏醒的时节。南方草长莺飞, 春耕正忙。可是北地草原依旧是一片寒寂, 冻得结结实实的土地根本无法耕耘播种。

&esp;&esp;时间进入五月, 南方的禾苗抽出了嫩芽, 碧绿一片,长势喜人。而北方草原气温缓慢攀升,积雪融化, 土壤解冻, 但是因着积雪化得太快, 土壤过湿粘重,根本无法种植粟麦等农作物。

&esp;&esp;等到了六月,江南的稻田染上了金色,沉甸甸的稻穗预示着丰收。此时, 敕勒川草原彻底回温,天高气爽, 水分蒸发骤然加速, 那些被融雪浸润泥烂的土地一下子又过分干爽了。

&esp;&esp;“没什么种田的讲究。”面对贺兰定的询问,种田的老农紧张地直搓手,“种子一洒,能活多少就看老天爷了。”

&esp;&esp;“哦,要是勤快些, 每天去田地里拔掉争肥的杂草, 产量自然能高一些的。”除此之外, 怀朔的老百姓们再无其他的种田技巧了。要不是朝廷硬下了不少耕田指标, 怀朔这边是没有谁家会想不开去种田的。

&esp;&esp;“沤肥吗?”贺兰定问。牛羊们走过的地方,牧草都会肥壮些。老百姓们总不会连这都不知道吧。

&esp;&esp;“啊”老农张张嘴,“家里煮饭烧剩下的灰会镐到田里去。”

&esp;&esp;贺兰定蓦然想起,在北地牛粪羊屎都是宝贵的生存资料,是牧民们每日生活离不开的东西。用牛粪去肥田,那拿什么生火煮饭?

&esp;&esp;一通调研走访,农书也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