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31章(2 / 2)

短暂调整过后,准备二次开拍。

拍之前,康以突然叫停,他抻脖子看着沈弈手里的古籍,问:“等等,你这本是《千家诗》?什么时期的?”

沈弈动作顿了下,直起身,看向康以:“是民国扫叶山房出版的。”

康以皱了下眉,想了想,“是不是《笠翁对韵》那个《千家诗》?”

“嗯。”

康以沉思:“换一本吧,这本书太大众了,拍出来没什么效果,观众更喜欢看修复珍本,最好是拯救珍贵文物,能满足观众的救赎情绪。太大众的东西没什么价值。”

沈弈没说话,转眼看向程灵,他瞧了她一会儿,这才答应:“行。”

也没说别的,把泛黄的《千家诗》装到塑封袋里,放回到书架上,又从上面挑了一本别的。

“这是元刻本《永类钤方》,传世稀有,国宝级藏品,是国家图书馆的修复工作。”

康以一听是珍贵古籍,点点头:“就这本吧,观众爱看。”

这本书的书口基本上都已经断裂,部分书页出现酸化和脆裂问题,一看就是一本年纪很大的书。

沈弈边拆书边作叙述:“古籍修复,其实就是书生病了,给书做手术;而古籍修复师,就是给书看病的医生。我们拿到古籍的第一步,就是要查看它的病情,再根据病症做手术,为书籍延长寿命。”

他仔细检查了这本书的问题,对着镜头一一展示出问题所在。

然后说:“不过现在科技发达,修复古籍的技术已经来到了数字化修复。”

为了修复书页,找到与原书最相近的纸张,沈弈给这本书做了个纤维检测。

他选了很多种纸,都没有找到颜色相近的。

光是这个过程,就耗费了很长时间。

纪录片虽然不用时时开机拍摄,但沈弈却要实打实的工作。

他就坐在仪器前,眉目微沉,十分专注,仿佛屋子里只有他一个人。

而拍摄团队并不能离开,只能一直等着他的结果。

几个小时后,沈弈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纸张,最终,他做了一个决定:“只能自己染纸了。”

小曹震惊:“自己染!?不是有化学染料吗,有那么费劲?”

沈弈看着他,解释:“化学染料会伤害纸张,失去原有的纤维感。”

小曹:“你自己怎么染?”

“用栗子壳、橡碗子、茶叶煮成染料。”

好在这些东西工作室里都有,沈弈停下工作,去厨房煮东西。

煮染料本就需要时间,煮好之后,他用一片白纸试染色,再烘干,和原色对比,发现颜色不够深,又要调配染料比例,重新煮。

镜头不断跟进,适时特写,纪录了很多素材。

沈弈就这样反复试色,试了很多次都没有结果。

有一回,颜色已经很相近了,只不过仔细看会发现染出来的颜色要更深一些,大家都以为可以了,没想到沈弈对比完,默默把染纸放在废纸堆里,又去重新调配比例了。

程灵在厅里静静地看。厨房里打光的,扛机器的,举话筒收音的,时不时变换拍摄位置。

而沈弈的身形掩映在其中,背影薄而宽阔,透着一股别样的坚定。

总是听说古籍修复的工作枯燥,上次拍摄胡则勇,程灵还没什么感触,因为拍胡则勇是自己的工作,她更多还是在关注自己。

而这一次,她没有再当自己是来工作的。

她只是想看看沈弈工作的样子。

想对沈弈再多几分了解,好去填补这些年的空白,在他今后说自己“在工作”的时候,对他的想象能够更具体一些。

但没想到,这份工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枯燥。

现在想来,他的心性,也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枯燥中,打磨得更加沉稳,不似少年尖锐了。

但程灵还是有些想不通,他为何愿意沉浸在这样的枯燥里。

沈弈反复试了十多次,时间一点一滴过去,摄影组已经疲惫了。

沈弈看出来,一边将废纸排列好,一边说:“今天就先拍到这吧,能不能试出颜色还不知道,如果试出来,我把染料留着,明天再来补拍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