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字,不知道谁是谁。
上辈子宝安王的正妃确实是信国公家的坤泽,迟晚知道,却不认识信国公。
虞九舟一直想弄清楚迟晚的身份,但她不会去问,不是不能问,是她在享受,享受一层一层把迟晚剥开的快乐。
驱散迷雾,她就能看到迟晚最真实的模样了。
她觉得这个过程很有意思,而且自己探寻到的,远比别人说得更可信。
除非某一天,迟晚主动跟她说自己的来处。
只是那会很可惜,她就无法体验到,抽丝剥茧的乐趣了。
迟晚其实知道,虞九舟有那么一点点的偏执,她觉觉得这是别样的魅力。
虞九舟遇到什么事情都很冷静,不动声色地就解决了所有事,所以迟晚看小说的时候就很喜欢虞九舟这个人。
特别是虞九舟清冷禁欲的背后,还有那么一些的阴郁偏执,有一种高岭之花跌下神坛入魔的反差,迟晚就特别喜欢。
只是当时的虞九舟是纸片人,她的喜欢也很单纯。
若是迟晚知道虞九舟的这一份偏执会用在自己身上,不知会做何感想。
感受到虞九舟的目光,迟晚清澈单纯地看过去,用眼神询问:怎么了?
虞九舟面无表情,哪怕心里思绪万千,依然保持着平淡的语气,“坐在宝安王旁边的就是。”
迟晚看过去,看到的是一个胡子拉碴的男人,看得出来,这人经过了风吹日晒,没有普通勋贵的那种白嫩,一眼军旅中人。
过年了,在外驻守的将领是要回来贺新春的,也是为了汇报工作。
而且圣元帝觉得自己身体不佳,所以才把驻外将领全部召回的,偏徐国公没有回来。
大周有四位国公,虞九舟的外家,徐家卫国公为首,然后是信国公,鄂国公,韩国公。
其中徐家驻守东海,信国公驻守塞北,当然了,塞北不止信国公一个将领,只是信国公的官位最大,可别的军营不会听他的。
塞北十二城有二十万大军,信国公手里的那十万是另外的,二十万大军是在城池里,信国公的十万大军是在军营里,就跟五军营一样,非诏不得入城。
塞北还有十万大军在平凉侯的手里,这一次平凉侯没回来。
这个事迟晚知道,她记得平凉侯是虞九舟的人,当时虞九舟死了,平凉侯直接带人反了。
平凉侯是大周最年轻的将领,十岁继承爵位,十六岁投军,短短七年做到统领一军。
圣元帝很信任她,可以说她是皇帝带大的,也是跟虞九舟一起长大的。
圣元帝让她回来成婚,她死活都不回来,还在信上说:她要找一个心上人,绝不接受赐婚。
皇帝快要被她气死了,却又拿她没辙,相比虞九舟,圣元帝恐怕更宠爱这个平凉侯。
平凉侯按照辈分来说,是圣元帝姑姑的孙女郎,他跟姑姑关系好,对这个孙女郎自然也好。
迟晚记得小说里面写,平凉侯爱慕长公主,一生未娶,知道虞九舟死了,立马起兵造反,虽然最后失败了,但差点儿打到京都拉宝安王下马。
只能说,小说里的宝安王是气运之子。
迟晚的脑海里忽然生出了一个荒唐的想法:不知道平凉侯长得好不好看。
她不是好奇,她是有点儿酸了,不过很快迟晚就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借口,毕竟虞九舟是她的妻,有人觊觎自己的妻,她酸也是很正常的吧。
唉?她好像跑偏了。
迟晚察觉自己的心神走远,连忙拉了回来,现在可不是吃醋的时候,她又看了一眼信国公,随即把视线收回来,“殿下,你应该知道最后获胜的人是谁吧。”
她已经在打明牌了,自从两人的关系突飞猛进之后,她面对虞九舟就没有那么注意了。
反正两人议事的时候,那么多次的未卜先知,想也知道是怎么回事。
虞九舟端起了酒杯,她案桌上的是甜酒,上次看迟晚喜欢,她就吩咐人,自己这桌放甜酒。
反正迟晚能用内力把酒气排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