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31章(2 / 2)

的实验室中,想要走到实用的程度还很遥远。

不过,千头万绪也得一条条的去做,原本打算让闯王去消耗掉江南的势力,将水搅浑后她好浑水摸鱼,现在局势是乱了,但是自己也得以身入局。

主要是她实在信不过闯王和江南那些庸官的防疫措施。

宋时这边的地盘好不容易随着闯王的后撤,将势力扩展到了南阳府到凤阳府的淮河一线,还没来得及好好整顿收拢来的地方,消化吸收,就要马不停蹄的奔赴江南,实在是担心基层人员跟不上。

军情如火,不得不去,这大后方只能找龚敬派人先去处理了。

反正章程都已经给写好了,那群吏员官员按着她规划的指南只要能实现她所规划的基建、劝农以及劝学以及开辟财源的任务,其他的都可以自由发挥。

-

一路走水路航行到京师的沈时川一行人,原本想着到了京师只要是能混上一个吏员,哪怕去修路,只要晋升渠道没有问题,他们也甘之如饴。

来自江南的学子,虽然在江南卷不过别人,但是到了人才紧缺的京师,考个吏员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。

没想到,他们刚刚通过考核,入了吏员培训班,还不到一个月,刚好遇上了京师的人员调动,宋时那边人要的紧,龚敬这边直接请新帝大赦天下,加开恩科。

吏员要考核,科举要加考,就连原本那些流放的罪官也不能放过。

只要是人,只要识字,都要!

原本因为些许贪污或者犯罪不重的官员,全部戴罪立功,安置到新收拢的各个区域,虽然有战乱的风险,但是好地方他们倒也不配。

而正经吏员考试上来的沈时川一行人直接被安排到了各个县镇,直接从县官或者师爷做起。至于科举出来的人才,那直接就派发各州府,之前的战乱中不少官员殉国,现在百废待兴。

没有为官经验没关系,朝廷对于各个地方有自己的规划书,从州府到县镇,分批安排下去,没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考核内容的就送去教书,降低文盲率,劝学也算发挥余热。

如果连教书都不行的,那就送去挖矿了,或者开拓海外了。

现在大小琉球以及辽东地区的矿区还是很缺人的。

只要死不了就往死了用。

-

男人都当狗用了,女人自然也不例外。

女官渐渐在朝中站稳了脚跟,虽然和文官处的不冷不热,但是近期做出的诸般业绩还是让文臣们不得不承认了女官的存在。

虽然一开始女官被诟病为吏员,但是随着女官制度的不断完善,人家都出现在朝堂之上,参与国家大事了。

人家就站你对面,和你辩论朝政,谁还能嘴硬说对方不算朝官。

宋时深知新政策虽然规划的不错,但是执行上就容易出岔子,最怕的就是曲意误解,甚至懒政怠政,将前朝的那股不正之风带到了现在。

所以特设下了巡检司,由带枪女兵和女官等组成,从京畿到江西,每块区域都安排对应的人手,对于下属的每个县村进行巡查,不仅是巡查规划书的执行情况,也有对民风和民生的考察。

不仅要巡查自己分配的地盘,每旬还要抽查其他地区,相互验证,防止地方官舞弊徇私,防止县学教师敷衍了事……

如果不是现在官道修建的情况还算不错,巡检司的女官还要吃更多的苦头。

不过因为这一茬,倒是让大魏的裹脚之风被杀住了。

因为女吏考核优先选天足,毕竟裹脚终究不良于行。

战疫宋时派人联系了闯王和左家军,以……

宋时派人联系了闯王和左家军,以提供《防疫四论》和药材物资的方式换取暂时的休战。

面对瘟疫,即使是打到安庆府,顺着长江往下就能打到南京的闯王也不得不暂时屈服。反正低了一次头了再低一次,也就那么回事,他在前面的地界也收拢了不少的粮草,暂时够用了,再说,他为的是手下的人马,不丢人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